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广告逻辑的微观部分。
很多人在投放互联网广告的时候都会面临着很多的疑惑——
比如说互联网广告的投放真的是太复杂,有没有一些原则是需要遵循的?
我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全面的提升广告投放的回报率?
接下来我就通过一个案例引发的六个问题,和大家一起来聊一下互联网广告运行的微观逻辑,以及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投放互联网广告。
大家可以看到课程中的这张图,我们从一条普通的微信朋友圈广告说起,这是我在朋友圈收到一条刘涛给伊利做的广告。
这样的广告我们每天都会看见,但是广告就像一座冰山,我们能看到的部分只是冰山水面以上的部分,其实还有更多的部分隐藏在水面以下,它的背后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OK,我们来看一下冰山底下到底有什么,我提出六个问题;
-
第一,是微信会收集哪些信息来投放广告?
-
第二,是为什么你看到的是这个广告而不是其他广告?
-
第三,这个广告的投放和传统广告的投放有什么区别?
-
第四,为什么头像是刘涛,这背后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
第五,为什么微信我们每天只能看到两到三条广告,而微博、头条,每天我们可以看到更多?
-
第六,广告下边的点赞和评论对广告而言到底又意味着什么?
这六个问题其实是可以分成两类,前面三个是和技术相关,后面三个和产品相关,而每一个问题他都会对应一个关键词,这六个关键词分别是——数据、竞价、自动化、原生广告、频次控制和互动性。
问题一:微信会收集我哪些信息来投放广告?
微信会收集我哪些信息来投放广告?它对应的关键词叫数据。
在广告界有一个叫哥德巴赫猜想,就是:
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都被浪费掉,但就是不知道哪一半。
这是一位零售大亨在 70 年代说的,它在本质上是在控诉广告的不精准,但是今天这个难题在一定程度上被解决了。
互联网广告就像红娘,红娘连接的是男人和女人,而广告一边是广告主的需求,一边是用户的特征,广告系统就把他们两边匹配起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