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之中国 VS 美国--最完整分析篇!
近年来,医患纠纷数量呈急剧上升的趋势,且医患双方冲突的激烈程度在不断升级。好多地方甚至出现了"医闹"一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有众多国人选择了出国看病,舆论关于中国医院与外国医院医疗差异的讨论一直在持续着。那么,中国医疗服务与 美国医疗服务之间到底有哪些差异呢?
医院分层与质量差异:
中国医院分层是很明确的,不仅仅有三甲,三甲里再细分为乡镇级、县级、地级、省会市属、省级,还有部级三甲医院,共六个层次。美国对于医院的分级,只分医学中心和普通医院。
分级多并不会在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上占有优势。分级有两个作用,一个作用是让我们看到医疗水平的不同和差距,另一个作用是分级反而固化并扩大了这种差距。省部级的三甲医院跟县级三甲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本质上的差别。当然,这种分级也有好处,医院多一些级别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的需要。而坏处是,都叫三甲医院,三甲医院里再分六个细分级别,导致患者就医导向混乱,因此患者就往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大医院走。
中国的医院,层级之间的差距远远大于美国。中国最高级的医院医疗技术水平跟美国高级别医院几乎没有差别,但是基层医院之间的差别就是天壤之别了。
医院门诊量的差异:
中美医院从建院开始,就注定了有天壤之别。美国医院多数是由慈善组织成立基金会来投资建立,慈善公益性质极强,"捐赠"是医院很大一部分收入,有时甚至占到四分之一。尽管中国的医院也有捐赠,但捐赠的对象多数是个人而非医院。"国内的捐赠通常是为了解决某些人群无法支付医疗费的情况,而美国却是用这笔钱建造大楼、购买设备、从事科研,直接让医院提升服务和研究能力。在医疗业务上,中美最鲜明的差别是门诊量。
以儿童医院为例,一般来说,美国儿童医院的年门诊量大约是10万人次,而上海市儿童医院去年的门诊量达到200万。门诊量的悬殊除了与医院服务人口数量有关,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分级诊疗"。在美国,患儿的常见病会直接去找家庭医生,儿童专科医院主要解决疑难重症。
尽管门诊量差距巨大,但国内儿童医院的工作人员反而比美国少得多。举了个例子:以床位数同为500张的儿童医院为例,美国的儿童医院工作人员能达到5000多人,国内大概只有1500。5000人处理十万门诊量,和1500人处理上百万的门诊人次,医疗服务质量的差距可想而知。
转载请注明出处。